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:
有些人在選擇體檢項目的時候,會糾結要不要做肺部CT。
有些人吸菸十幾年,從來沒做過肺部CT,因為他覺得輻射量比較大。
有些人年紀輕輕,做了幾次胸片沒有問題,還要繼續做CT檢查。
面對這些情況,有必要來科普一下,體檢中的肺部CT應該怎麼選?
在體檢工作中發現,隨著檢查方法的改進,肺部CT的應用增多,肺結節的檢出率增高了很多。“肺結節”也成了體檢結果中比較困惑的一個問題。之所以能發現這麼多的肺部結節,都是因為肺部CT的應用在逐漸增多。相應的肺結節門診也開設了起來,如放射科胸部疑難疾病專家門診、呼吸科肺結節門診、健康管理中心肺結節門診等。肺部CT應用增多,但不是每個人都做了肺部CT,也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做肺部CT,不僅僅是考慮到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,也要考慮到做肺部CT的必要性。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,經常遇到很多的體檢者,不知道該不該選擇肺部CT,發現肺部結節的不知道該選擇什麼肺部CT進行複查,去哪家醫院複查?還有患者拿著不同醫院的CT片子來看門診,面對這樣的情況,有必要來聊一聊體檢CT的選擇。
現在一般的體檢肺部檢查用的是x線片。它的優勢是: 價廉、快速。侷限性是:難以發現隱蔽部位的病灶。
什麼樣的人群應該選擇低劑量螺旋CT?
低劑量螺旋CT在肺部結節的早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,因為輻射量小,分辨率高的優點,更加適合肺部結節的早篩。對於低劑量螺旋CT的推薦人群,肺癌防治指南(2019版)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推薦使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。
什麼人群屬於肺癌高危人群?
根據肺癌防治指南,高危人群應該使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。高危人群包括:年齡55-74歲,吸菸≥30包年,仍在吸菸或者戒菸<15年(I類證據);吸菸≥20包年,需附加另一項危險因素(IIA類證據),高危因素包括:氡氣暴露史,職業暴露史,惡性腫瘤病史,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,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纖維化病史。
胸部CT平掃包括哪些?
常規平掃、高分辨率薄層CT平掃、三維重建CT平掃。
常規CT平掃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CT平掃方式,對設備要求低,價格也最便宜。普通CT平掃的層距通常為8-10mm,故掃瞄速度也比較快,多應用於急診。
高分辨率薄層CT平掃:CT層距一般達到5mm。與常現CT相比,精準度和分辨率更高。
肺小結節三維重建CT平掃:有更小的CT層距,可以測定結節密度,觀察結節與血管的關係,計算結節體積等。
體檢該怎麼選擇CT掃瞄?
①體檢,可以選擇低劑量螺旋CT平掃。
②常規CT提示有肺部結節,建議薄層CT複查。
③肺部小結節定期隨訪,建議薄層CT複查。
④肺部小結節有可疑變化,懷疑惡性及術前需明確定位的,建議肺部小結節三維重建CT平
掃。
肺結節複查為什麼儘量在同一家醫院?
鑑於醫院之間的CT處理技術,閱片工作人員不同,CT掃瞄的層距不同,對結節的比較有一定的影響。建議在同一家醫院複查,便於對比,觀察結節的動態變化。